现代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竞争也日益激烈。物业行业在中国属新型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不仅需要员工做好本职工作,还希望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更有创意,做好各项物业服务,达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以创造更多的效益。这些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企业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而工作态度的改变则只能依靠科学有效的激励来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的绩效激励制度收效不大,实施绩效激励制度后,员工对工作还是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励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和不恰当。想要对员工更有效的进行激励,根据绩效理论的研究,并联系我们的实际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激励与绩效考核相关联
激励包括正激励与负激励,即奖励与惩罚。奖励相对惩罚而言,是易于被员工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激励。
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前者主要通过增加薪酬,后者主要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扬,给予一定的荣誉等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但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我们都应该注意到必须与绩效考核关联挂钩,并且要跟随社会发展及市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目前我们公司新试行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非常全面、细致,考核标准明确,便于进行量化考核,且奖励面扩大了,但刚接触开始实际操作时稍显繁琐。
二、制定并运用有效的目标
管理就是朝着目标步步逼近的过程。目标是员工朝之努力的方向,因此要不断地为员工设立可以看到、并能达到的目标,并积极引导员工,使员工个人制定的工作目标同团体管理目标一致,达到“社会目标、企业目标、个人目标的统一”,最终使“社会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的统一”。另外,目标设定时要有较明确的达成期限,并要求员工及时反馈,及时同员工沟通,向其指出目标的实现程度或接近目标的程度。
我们公司在目标管理方面,是做的比较系统的,年度、季度及月度考核中目标制定都相当明确,每周也都会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同时对目标达成的反馈与检查方面也做得很成熟。
三、实施内部晋升和岗位轮换制度
企业内部晋升是做为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的有效途径,更是留人和用人的好方法。对于内部晋升,我们公司已具有较完善的制度,并早已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晋升比招聘新人更为保险,从济南分公司来讲,几个内部晋升的实例可以明显的看出晋升员工对企业非常熟悉,对新岗位的磨和期短,能够更为迅速的胜任工作,内部晋升具有适应能力强、激励性更佳和费用率低的优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人同动物一样具有喜新厌旧的本能,任何工作岗位干的时间一长,就可能感到厌倦无聊。因此,作为企业,要改变让员工长期在同一个岗位工作的旧观念,创造条件让员工有机会跨岗位、跨部门工作和发展。IBM、华为等很多名企都有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以培养员工。
岗位轮换,可以给员工提供认识新工作、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使员工的个人专长得以充分发挥,给学习型员工带来一种充实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也利于为企业培养多面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骨干人才;同时岗位轮换具有比其他任何沟通形式更有优势的一点,它能够有效地打破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壁垒,增进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实现员工的多元化,增进企业整个团队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
四、注重激励的不同层次设计
激励的层次设计实质就是差异化激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的差异,另一类是尺度的差异。
由于每位员工需求不同,因此对某个人有效的激励措施,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人。只有当激励措施能满足被激励者一定的需求时,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单一的奖励可能无法迎合所有人的胃口,因此同样经济成本下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人的激励程度也是有差别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同的人所处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例如对于一线生产者,可能对货币方式的激励非常有效;而对于高层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说,一般经济上已达到一定水平,对精神方面(如成就感等)的需求就会更多一些,则单一的货币激励成效不明显,这时企业就应及时了解他们希望得到的奖励,并尽量给予满足。除尽量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外,还必须注重精神上的激励,如提供更多的培训计划、晋升机会、赋予更重要的工作,以进一步给这些追求自我实现的员工创造挑战自我的机会等。另外,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对这类员工来说也很重要。激励的不同形式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因为它给了员工一定选择的空间,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激励形式。
激励的尺度差异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将同类激励(一般指货币激励)分为不同的档次。我们公司也在绩效考核中体现到了,新试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是根据综合能力、行为目标、业绩目标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确定不同考核结果相对应的激励尺度和档次。
归根结底,以上几方面都需要企业通过沟通与员工共同去探讨,去改进,这种沟通更多的应采用柔性的、激励性的、非强制的手段,以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激励来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员工及客户满意度,支持组织其他管理目标的实现。